凌晨忽被一阵汽车长笛惊醒,恍惚间还在想大半夜的又是哪位没素质的挡了哪位没素质的车,便听得几声礼花爆鸣和人群起哄,方才醒悟又是接亲的车队,不由暗自苦笑,脑海中又闪现过国家公祭日大马路上各类车辆同时停下鸣笛为遇难同胞默哀的新闻画面,实在好奇此刻把喇叭按得这么欢畅的那些哥们到底有没听过“鸣笛致哀”的道理。
在澄这些年,已数不清有几番被深夜接亲“长笛”吵醒的遭遇,然而印象中,在老家和广州生活那些年,却似乎并未有过这种经历,想来该是局限在小范围区域内的一种习俗。
闲暇时也曾和三两好友探讨过“欢欢喜喜接亲为何凄凄惨惨鸣笛”的话题,有说是表达此刻娘家人心情的,有说是接亲兄弟心生妒忌暗中使坏的,有说是从传统喜丧衍生出哀婚的,各执一词,不得要领,也无从考究。
我却不以为然,料定大抵是某日某位仁兄在接亲途中忽然想起“自古接亲都要吹拉弹唱热热闹闹”,又苦于手头没个二胡唢呐古筝琵琶,便心血来潮叫上哥们一起按响了他们心爱座驾的小喇叭——吃瓜群众见此洋为中用的创举,大为震惊、纷纷点赞、各自效仿,从此一传十、十传百,接亲车队鸣笛便蔚然成风……
这是我脑补的故事,假如很不幸刚好接近事实,不得不说又是一个“没文化真可怕”的生动案例。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接亲的车队,在自己按下喇叭时,基本上不会考虑为什么要按喇叭、这样按喇叭对不对的问题——反正大家都这么按,自己不按显得另类。
人云亦云、人干亦干,跟着大队伍走,可以不动脑、最省事,却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这是人性的劣根,也是平凡与非凡的分水岭。
哎,但愿这世上从此能少点接亲喇叭,多些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