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摊上的两面老板
除夕早上去西门市场买海鲜,看有个摊位摆出了硕大一盆花甲,也懒得学主妇们弄湿手去挑拣,直接叫老板给我称两斤。
本想老板会图省事拿出个网勺来舀,不料他竟比主妇们还细致,逐个上手敲击辨音,把破损坏死的统统找出扔掉,两斤花甲硬是选了十来分钟。
我甚为感动,心想难得遇上良心卖家,刚好春节要备多点食材,不如一并在这购买。于是扫了一眼档口,瞥见案板边上还放着一小网兜码得整整齐齐的青口,大抵是到货后还没来得及陈列出来。便价也不问,直接让老板整兜卖给我。
不料老板并未直接整兜上秤,而是端出了一盆水,大费周折解开网兜,把青口都倒了进去,哗哗啦啦在那捞了又捞。
我大惑不解,以为老板是要把青口洗干净,但端出来的水本就混浊,显然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直到回家路上,那袋青口渗出的水刚好滴落到我鞋上时,才焕然大悟——原先网兜里的青口,经过运输,水分早已沥干,直接上秤,估计要少些斤两,老板这“多此一举”的动作,其实是用青口的价格把水份卖给了我。
这件事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总想不明白为何老板卖给我花甲和青口时,会出现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以至于一度怀疑,老板可能精神分裂,我只是碰巧遇上他良心卖家和黑心贩子的两种人格罢了。
这段时间看了些书、经了些事,慢慢豁然了:老板用心挑选花甲,无非是要确保我不会因为吃到臭海鲜坏了心情或肚子,这是他道德的底线;假意洗青口,昧着良心掺水,无非是想多赚点钱,这是他生存的手腕。
人心大抵如此,既正又邪,但我们并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批判这种现象,毕竟江湖险恶,皆因生活所迫。倘真遇上黑心贩子,也只能是甘苦自知了。